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看体育app > 新闻动态 >

从名扬天下到疯癫收场,《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因何悲剧?_南慕容_乔峰_金庸

发布日期:2025-05-23 14:24    点击次数:112

2018年,一代武侠小说“宗师”级作家金庸先生逝世,他的逝世对于文学界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相信对武侠小说痴迷的不单单是伴随着我们长大的80、90后,他那一百三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也吸引了诸多我们父母辈的“粉丝”。

当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人的喜好都是不同的,在笔者看来金庸先生对于《天龙八部》的打造无疑是最成功的:

无论是正面人物的萧峰、段誉、虚竹还是反面人物的康敏、白世镜、全冠清他都打造的极为真实,在心疼乔帮主的同时却又对一个个反派人物恨得牙痒痒。在这部书中宣扬萧峰迷茫于大宋和大辽家国情怀的同时却又不失时的打造了他和阿朱之间的爱情,虽平平淡淡却又尽显真实,可以说在豪气之中又尽显浪漫。对于喜剧和悲剧的打造也是此书之中的一大特点,当萧峰误以为自己已经找到自己的杀父仇人之时却发现自己只是被人蒙蔽且失手打死了自己的挚爱。当然在打造这些悲剧英雄的同时,《天龙八部》之中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也为金庸先生重点着墨,那便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慕容复。

展开剩余85%

而且不知是金庸先生的有意还是无意,从后续故事的发展来看“北乔峰,南慕容”大宋武林的两大翘楚无在各个方面都堪称是南辕北辙,某种程度上来说正对应他们的“南北”称号:

北乔峰是豪迈无双的英雄豪杰;而南慕容却又是彻头彻尾的卑鄙小人。北乔峰虽是契丹人却心怀大宋大辽之安危,心怀天下;慕容复是宋人,可却为了一己之私欲重燃战火导致生灵涂炭。两人虽然在各个方面斗呈现南辕北辙的一种状态,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属于悲剧人物。不过乔峰的悲剧是英雄的悲剧,令人痛惜、令人心痛,慕容复的悲剧是一种小人之悲剧,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从这点上来看,金庸先生对于这称号的打造也是极为成功的,之前笔者曾经尝试剖析过“北乔峰”身上那盖世英雄的悲剧,今天我们也尝试着从各方面慕容复身上的悲剧色彩。

难以实现的复国大梦是慕容复身上最大的悲剧

慕容复是一个很执着的人,他本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燕国的皇室后人,后来五大燕国终究随着历史的尘埃所凐灭。慕容家族的后人流落四方,而“复兴燕国”则成为了慕容家族身上一座不得不背负的大山,而其中最有希望“复兴燕国”的则是五代十国的慕容家族的“慕容龙城”,更是创出了慕容家族赖以生存的“斗转星移”而扬名立万,可无奈终究出了一个赵匡胤,慕容龙城最终只能抑郁而终,而“复兴燕国”的重任则只能交托于后代也就是慕容复的身上。

平心而论我不知道这是慕容复的优点还是缺点,因为为了梦想他终究一直在努力,纵使命运一直在捉弄他,他还是奋勇向前,然而我们无论是从金庸先生所打造的虚拟武侠世界还是基于历史的本质来考虑,慕容复的复国大业终究是不可能实现的:

从历史的角度看自魏晋南北朝时期五燕灭亡之后到宋朝已经过了整整数百年的时间,这数百年时间里曾经强大无比的慕容鲜卑早已经随着中原王朝数十位雄才大略的帝王的大规模的汉化运动融入了民族融合的大家庭之中,他们早已经融入成为了汉族的一份子。而慕容复想要在那个时代重新建立燕国,曾经的鲜卑族子民有多少能够认同慕容复的理念呢?毕竟其已经不是其先祖慕容垂那时代了,那时候慕容鲜卑被灭国仅仅十余年,其人心尚在,故而慕容垂能够成功。从金庸先生所缔造的武侠世界来看当时夏、辽、宋三国之间的边境之上虽然屡屡有摩擦,可是国内大体却还是太平的,从最后一幕耶律洪基被迫放弃南征大辽子民的欢呼雀跃之声就可以看到,大辽的子民也不愿意重燃战火,他们更渴望和平。而慕容复真的为一己私欲想要重燃战火,那么渴望和平的大宋百姓又有多少愿意跟着他冒险,背负一个“叛臣贼子”的头衔呢?

所以从这就可以看到,无论是基于历史还是基于金庸先生所缔造的武侠小说世界来看,慕容复的复国大业终究是不可能成功的,而慕容父子那不切实际的复国大梦给他带来了什么后果呢?

曾经对他忠心不二的四大家臣在看清了他的真面目之后离他而去。他喜欢的人和喜欢他的人也因为看清了他的嘴脸之后离他而去。屡次不成的谋划最终让他大受打击,最终他成为了一个活在自己梦里的“疯子”。从这种种悲剧来看,慕容复悲剧的源头正是他们那不切实际的复国梦所造成的,平心而论如果没有这一系列事件的话,慕容复还是那令人敬仰的“南慕容”,他至少也还有忠心耿耿的家将和一心扑在他身上的表妹,可惜这一切终究为其自己的野心毁掉了。

自身性格所造成的悲剧

很多人的悲剧除了外在因素之外更多的也还有自身因素,这一点从乔峰身上也能体现:身为辽人却劫持皇上,可是如果帮助辽人攻打大宋却也愧对了养育他的土地,他那宁直不弯的性子终究让他“身死雁门关”,这一幕读者至今品读时候还是深深惋惜,不过也正是这样造就了乔峰的魅力。

慕容复和乔峰一样,他的很多悲剧很多也是由自身所造成的,这个我们从多方面的角度去印证:

慕容复自小被家族寄予厚望,外加上其本身就有很高的天赋,年纪轻轻就在江湖上闯出了“南慕容”的称号,可以说他的前半生一直是顺风顺水的。可惜少室山和段誉一战也就暴露了他自身性格上的一大缺陷,当他不能承受被段誉打败的事实之时就有轻生之想法,侧面暴露了他性格上过于骄傲自负的一面以至于不能接受失败,所以后面慕容复的疯癫早在这就已经埋下伏笔了。为了争取得到段延庆的支持,他可以亲手杀死自己自己的姑妈,也甘愿认贼作父,甚至可以狠心杀死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家将,得了天下失了人心这江山不要也罢,可是慕容复却终究没有听进去这些话,却也暴露出了他的急功近利和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也从这开始就注定了其最后那众叛亲离的结局。在少室山上为了他所谓的“复兴大燕”他可以背弃自己的侠义精神,公然向曾经为自己仗义执言的乔峰发难,为的就只是招揽人心,甚至他可以和丁春秋之流联手对抗乔峰,且不论此举是否合乎礼义廉耻。却也暴露了慕容复的目光短浅,彼时的乔峰是大辽南院大王,手握重兵,而南方群豪无疑是一盘散沙,为了一个莫须有的招揽人心却去得罪一个大辽南院大王。从种种论断慕容复的众叛亲离以及惨淡收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自身的性格所造成的,由于他的骄傲自负、他的急功近利最终让他众叛亲离乃至于最终只能活在自己的梦里。

家庭教育之悲哀

复兴大燕不单单是慕容复的愿望,也是其父慕容博的愿望,而《天龙八部》的故事的展开也是由慕容博的野心而牵扯出的一系列事件,平心而论有这样的一个父亲也是慕容复的悲剧:

上文我们就讲过慕容复悲剧的源头是由于那不切实际的复国梦所造成的,这强压在他身上的单子最终击垮了慕容复,可是至此我们也可以提出疑问,是谁非要慕容复做那不切实际的“复国梦”呢?不正是其父慕容博吗,慕容复的“复”字之中就可以看出,慕容博心心念念的也是复国,为了复国他可以抛弃自己的妻儿,把这担子强压在了慕容复身上,而这强压在慕容复身上的担子无疑最终是击垮慕容复的最大源头。当慕容复因为被段誉打败而一度想要自杀之时,慕容博大骂他是窝囊废,就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自杀,这固然是父亲爱儿子的一种表现。然而在笔者看来慕容博说这句话之时难道其没有想过若非他抛妻弃子又怎么会有慕容复当时的举动呢?他没有将慕容复引导至一个正确的方向,也忽视了慕容复面对困难的勇气,所以当经受一点挫折便想要自杀不能单方面的说是慕容复的错,很大程度上慕容博也得背负这个责任。

为了慕容博所谓的复国大业,其害苦的不单单是自己的儿子,萧远山萧峰父子也更因为慕容博的阴谋而骨肉相离三十多年。

金庸先生对慕容复的打造无疑是很成功的,平心而论慕容复身上的确是有才华的,也有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然其终究实在太过于“理想主义化”,所以为了他的理想他可以狠心抛弃自己的表妹。总之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金庸先生笔下的慕容复很大程度上就如同金庸先生的一位近亲,也属于理想主义者,也曾经有过抛妻弃子的举动,最终其下场也是惨淡收场。

发布于:天津市

Powered by 看体育app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